人民网三亚9月27日电 (牛良玉)“小时候,奶奶坐在客厅读爷爷从延安寄来的信,一会哭一会笑,每次看完信都跟我说要好好学习,长大去延安。”孙海燕虽没见过爷爷孙毓雄,但从爷爷远方的来信,就能知道爷爷去做了一件大事。
革新勇士孙毓雄生前相片。受访者供图
孙毓雄出生于地主家庭,自幼喜好读书,曾在其姐夫、崖县共产党员黎茂萱处阅览了许多前进书刊,受到了熏陶,对共产党的政治建议有所知道。在黎茂萱的影响下,孙毓雄开端崇奉共产主义,他隐瞒了家人,走上了革新道路,于1936年参与中国共产党。
卢沟桥事故后,日本全面侵华由此开端。孙毓雄创办了书报站,推销革新书刊供会员和学生阅览,引起了青年集体的强烈反响。1938年头,孙毓雄得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大学第四期招生的音讯,他当机立断前往延安。
“那时候咱们就只知道他去读书,常常从家里拿钱,咱们都很疑问,读书为什么要这么多钱。”孙毓雄的弟弟告知记者,其时全家都不知道孙毓雄在延安读书的费用为何如此之高,直到后来才知道,他为了革新,不吝变卖家产。
从小就对爷爷阅历猎奇的孙海燕,长大后决议发掘爷爷的故事,并为此花费很多的时刻。“尽管爷爷出生在封建地主家庭,但他依然支撑革新,并且不管家人对立为革新出钱出力,这种奉献精力真的很令我敬重。”经过多方了解,孙海燕一点点地拾回爷爷的那段革新峥嵘岁月,并在当地政府的支撑下,前往延安捧回了一把土,将爷爷的“遗骸”带回家园。
受孙毓雄影响,孙女孙海燕活跃投身公益事业。受访者供图
现在虽已不是战火纷飞的时代,但孙海燕经过自己的方法,传承着爷爷铁面无私的奉献精力。活跃积极当义工为慈悲献一份力、参与安排协助“无名勇士”寻觅家人、学习革新历史讲革新故事……孙海燕乐此不疲且不计报答。
“我就想成为一个像爷爷相同为了国家尽心竭力的人,尽管家境并不殷实,做这些工作也没有任何报酬,但我觉得这些关于我来说才是真实有意义的事。”孙海燕简直投入了个人的一切时刻用于公益事业,日复一日的奔走忙碌,依然乐此不疲。
小材料:
孙毓雄 (1915―1942) 海南崖县一区梅东村(今属三亚市梅山镇)人。1936年参与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迸发后,他只身前往陕北――延安。1939年春,“抗大”学习结业下一任延安抗日第四大队分队长并受命带领一个数十人的小分队奔赴抗日前哨。因为叛徒出卖,小分队在渡黄河时被国民党军围住,他在包围时不幸被捕。1942年11月在国民党西安西北青年劳作营被杀戮。(材料来历:中共海南省党史研究室)
相关著作阅览:
陈理文临终前叮咛家人:不要向政府提任何要
冯白驹:跟党走听党话 琼崖革新精力代代相传
肖焕辉、王仲民革新夫妻:传承赤色基因 教育子女不享特权
王国兴:心系黎苗区域开展 教育后人勤俭持家吃苦学习
黄长轩献身前的最终一封家书:殷殷关心寄厚意 耳提面命激猛进
孙家仲:赤色精力修养后人 宗族“四宝”代代传承
史广发:初心向党润家风 家国情怀代代传
林平和:战场上屡立奇功的参谋长 教育后人不将功劳挂嘴边
洪剑雄家书背面的赤色浪漫:勉励妻子为革新加强学习
符克致信家人:咱们的家庭终有光亮的一日
一封家书读懂黄长轩的家国情怀
李硕勋写给妻子的绝笔信:身后勿为我过悲
王月娥、朱进海革新夫妻:教育孩子不吃成本,要立新功
庞琼花:英豪精力传后世 故土“长”出助民“娘子军”
冯白驹:革新英豪精力长存 赤色家风滋补子孙
符克:亲笔家书诉衷肠 不畏困难担任务
洪剑雄致信勉励妻子坚决崇奉 为革新工作努力斗争
符克勇士致亲人的家书:抗战救国是我的本分
洪剑雄致妻子的家书:英勇斗争是专一的兵器
麦宏恩最终的家书:以革新之血换得自在之花
王器民致妻子遗书:打起精力来持续我的遗志
海南“赤色家风”主题读书活动行将举办 叙述海南的“家风故事”